上世紀末有部賀歲片《沒完沒了》,影片最煽情的兩幕情節(jié)至今令人難忘:
【一幕】 夏天,某病房外
韓東(葛優(yōu)飾)帶著小蕓(吳倩蓮飾)到病房里看因車禍而成“植物人”的姐姐,一邊為她扇著扇子,一邊對小蕓說道:“我就這么一親人,也是最疼我的人。我大姐命苦,伺候完了我媽,又伺候我爸,我爸腦血栓,一躺就是好幾年,我姐是一點罪都沒讓他受過,自己是一天好日子也沒過過,人多說我爸媽生這一趟女兒太值了,我爸臨終時囑咐我,說你姐有一天要是躺下了,你一定要替我們好好報答她。別讓你姐全都伺候完了,自己躺下了沒人管,寒了她的心。有的人也勸我,說植物人花這么多錢維持著沒有意義,她什么也不知道,我有時候也想,都三年多了,我這當弟弟的心也盡到了,不行就拔管子唄?墒敲看蔚竭@時候我又想,要是調一個兒呢?姐姐會怎么對我?她肯定會甭提多難,也得讓我有一口氣。所以我得讓我姐姐活著。你說我把金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,沒錢我就沒姐姐了。她躺在那兒,好歹我是有個家。”
(音樂起,鏡頭舒緩地從病床上搖一個九十年代流行的BP機)韓東接著說:“我讓呼臺每天都呼她一次,要不她想我了。我猜我姐心里什么都知道,就是哪里都動不了,表達不出來。”
【二幕】冬天快年終了,某病房窗外雪花飄飄
韓東單獨來到病房拉著“植物人”姐姐的手揉搓著,說道:“姐,我知道早晚有一天,我怎么著想留你也留不住你,可你現在不能走,我心里發(fā)過誓,無論如何我得讓你過這個年,過了年就是二十一世紀了,昨晚我夢見爸媽問我,咱們這個家散了嗎?我說沒有,我在,姐姐也在。爸媽說,那就好,那就好。我記得小時候,你帶我玩,你老跟我說,到了二十一世紀就好啦,不愁吃不愁穿,家家過的都是好日子。那時候我想,那得是多遙遠的一個日子呀。嗨,時間過得真快,眼看就要到了,哎,現在身邊就一個親人了,你要是也走了,家里一個親人都沒了,那叫什么好日子呀。”
昏迷中的姐姐似乎聽到了弟弟韓東的話語,眼角一行淚珠流淌下來......
【小貼士】
據統(tǒng)計:中國植物狀態(tài)患者數量已超過100萬人,每年以7-10萬人的速度遞增,且持續(xù)性植物狀態(tài)患者的年發(fā)病率為25/10萬,腦外傷引起持續(xù)性植物狀態(tài)的患病率為4/100萬,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,使整個家庭和社會都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和人力負擔。
研究發(fā)現,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“植物人”里,有相當部分可能處于微意識狀態(tài) (Minimal Conscious State,MCS),如果及時被篩選出來,通過神經調控技術進行手術治療,是有機會被促醒的。——上海藍十字腦科醫(yī)院神經外科6B病區(qū)主任潘仁龍,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,“第二屆智慧醫(yī)療與康復大會暨第五屆腦機接口論壇”。
40歲男子忽跌倒昏迷 父母永不言棄
“滴玲玲——”已經退休在家的池女士(化名)很少接到兒子所在單位打來的電話:“你是雷曉明(化名)的母親嗎?”在得到池女士肯定答復后,對方接著說:“不好了!你家兒子今天上班時不慎跌倒,后腦著地,請立刻到市區(qū)某某三甲醫(yī)院急診室來一趟!”
這是2021年2月23日上午9:23,池女士獲悉噩耗如五雷轟頂,馬上叫來老伴雷先生(化名),從居住地趕往市區(qū)某三甲醫(yī)院。
原來,雷曉明在老黃浦區(qū)某外企擔任倉庫管理員,平時也比較忙。當天上午9:00多,剛上班的小雷在茶水間突然跌倒頭破血流并昏迷,同事們叫來120急救車,就近送到某三甲醫(yī)院搶救。急查CT左側顳葉出血,左側額頂葉枕部硬膜下出血,蛛網膜下腔出血。在征得家屬同意后,排除手術禁忌后予全麻下進行了手術,術中又行氣切。術后14天后出現肺部感染,對癥治療后病情有所穩(wěn)定,可小雷仍昏迷不醒。
3月12日,患者家屬為求進一步診治,在親友的推薦下,慕名把昏迷中的兒子送往上海藍十字腦科醫(yī)院,門診以“創(chuàng)傷性腦出血”收治入院,轉入8樓重癥監(jiān)護病房進行保守治療。后于3月23日,經會診把仍處于“植物狀態(tài)”下的小雷轉入神經外科6B病區(qū),由潘仁龍團隊收治。
“潘主任啊!我就這么一個兒子啊!希望您能把他救醒來,他還年輕,是家里的頂梁柱,他女兒還小,才七歲,孩子怎能沒有爸爸啊!不管怎樣,哪怕把房子賣掉,也要救他醒來啊!”池女士拉著潘仁龍主任的手說,眼里充滿著淚水和期盼。站在一旁的老伴也是熱淚盈眶,比較內向的他攙扶著老伴,讓她情緒穩(wěn)定下來。
在腦促醒領域勇于探索創(chuàng)新、并從事神經外科40多年經驗,擁有多項頭銜的潘仁龍主任,此時看到這對慈祥善良、滿頭銀發(fā)的七旬老人,深深地被他們不離不棄的“執(zhí)念”所感動,他表示將帶領團隊盡全力為小雷醫(yī)治。
學術會議 腦機接口論壇
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,在昆山舉行了“第二屆智慧醫(yī)療與康復大會暨第五屆腦機接口論壇”。該會級別很高,大會指導單位為中國生物醫(yī)學工程學會、中國電子學會,由華東理工大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、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學院、智能醫(yī)學工程教育部工研中心、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。來自中科院腦智卓越創(chuàng)新中心、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、清華、上海交大、國防科技大、天津大學等40余所高校和近20家企業(yè),共35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。潘仁龍主任應邀參會,并做了以《慢性意識障礙脊髓電刺激治療》為題做了學術報告。
目前,國內外使用的神經調控技術包括腦深部電刺激(DBS)、脊髓神經電刺激 (SCS)* 、迷走神經電刺激(VNS)。其中第二項SCS 技術具有微創(chuàng)、可逆的優(yōu)勢,并可依據患者病情需要進行治療參數的調節(jié),對長期昏迷患者有較好的促醒作用,SCS技術被更廣泛應用于臨床。近年來,中國應用該技術對昏迷患者進行促醒治療案例也越來越多。
昏迷患者尤其是“植物人”患者能否被促醒,除了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科學嚴格的評估,潘仁龍主任還強調,其促醒的時間窗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。必須在最佳治療時間窗內進行促醒治療,即患者在經過急性期搶救后,超過28天以上,經過藥物治療一個月后無效,GCS評分在8分以上者。腦機接口病人執(zhí)行兩分率任務的識別準確率達到50%,其體溫正常,身體無炎癥反應,生命體征穩(wěn)定的情況下,就要及時進行“脊髓神經電刺激置入術”治療,拖延的時間越長對患者越不利——此創(chuàng)新觀點得到與會專家的肯定。
* 脊髓神經電刺激置入術(SCS),是通過微創(chuàng)手術將電極置入脊髓硬膜外上方,以脈沖電流刺激脊髓神經,增強神經電生理活動,增加腦血流、腦代謝,調節(jié)神經遞質活動。這樣不僅能改善腦循環(huán),還能興奮大腦皮層,促進患者神志清醒。
腦機接口BCI治療 可否讓患兒蘇醒
平時,潘主任習慣于早出晚歸,清晨 6:30~7:00 潘主任就來上班了。自從小雷父母輪流來陪護小雷時,他們總能看到潘主任早查房時第一個來看看靠窗躺著的小雷,問寒問暖,查看病情。這讓患兒家屬非常感動。
醫(yī)學來不得半點馬虎,健康所系,生命所托。潘仁龍解析到,脊髓神經電刺激手術對患者術前評估至關重要,六成是對患者評估篩選,三成是參數程控,一成才是手術。過去,主要靠傳統(tǒng)的諸如CT、核磁共振MRI、影像學等傳統(tǒng)方法來評估,效率比較低,成效不明顯。而由華東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金晶博士團隊開發(fā)的評估系統(tǒng),可以解決這一經驗不足的短板。
4月1日上午8:10查房,團隊吳治群博士發(fā)現小雷前幾天的燒已退,生命體征平穩(wěn)。當天就邀請來華東理工大學腦機接口團隊進行腦機接口測試評估,評分為60分(腦機接口兩分值,最低為40分,最高為90分,平均分值70分)說明患者小雷還有微意識,可以進行SCS刺激術,促醒的成功率為50%,那么,到底小雷能否蘇醒,潘仁龍團隊能否實現慈父母的心愿?......
此文章僅作為臨床學術研究、學術交流使用!
上一篇:醫(yī)療前沿 |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(yī)院成功應用血漿置換治療神經免疫性疾病 下一篇:29歲女子飽受癲癇折磨14年,竟源于童年時的一場腦膜炎中美專家云集,共探神經醫(yī)學前沿診療,歡迎觀看直播、線下前往!...【詳細】